电气工程系 简介

院系名称: 电气工程系
院系简介: 点击此处可展开/折叠切换显示

系概况

电气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招生,培养电气工程领域和自动化领域的,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专业面广、适应性强,满足当今时代对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要。

该系“电气工程”学科是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系拥有两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多个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并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实践之风浓厚,近年来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累计获得国内外省级及以上奖项211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一次就业率五年来均超过98%,进入国家电网等知名单位和企业的人数居同类院校较高水平。

学科建设

该系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构建至诚学院电气工程系学科建设平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2015年建设福建省省级“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017年建设福建省省级“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3)2016年获批福建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专业群立项建设;

4)2016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立项建设;

5)2017年“电气工程学科”获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

6)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重大教改项目《“深耕产学合作、推动学用合一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2019年福建省教育厅重大教改项目《面向新工科的“四位一体立体化电气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2020年福建省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多维度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9)2021年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师资力量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既有博、硕士生导师,又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教师来自国内211及以上院校或者海外知名院校。目前共有在岗任课教师54人,其中教授7人,占教师总数的13%;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44% ;讲师18人,实验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41%。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占教师总数的33% ;具有硕士学位者28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85% ;教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占教授总数的43%。除此之外,本专业还常年聘请一批学有专长、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和专家学者作为企业导师,协助指导学生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工作。

办学特色

本系从人才培养、师资优化、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工程应用五个方面着力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努力建设具有电气工程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有影响的应用型专业。

1)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自主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创建学生课外创新实践中心、组织学生创新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竞赛。目前,课外创新活动中心已拥有9间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室,24小时开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师资队伍优化与配置方面,通过常年聘请一批学有专长、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和专家学者作为企业导师,并有导向的实施现有教师进修,夯实专业师资队伍资源,构建了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3)在教学平台搭建方面,本系从建设“中国制造2025”、“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要求,继续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构建机器人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优选教材,满足企业的转型升级的需要。本系已建设完成的实验教学平台由两个中心、三个类别、两个项目组成;其中,两个省级实验中心为电气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电气工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室三大类。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由控制与PLC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发电厂认识实训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两项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4)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紧扣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与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基地,扎实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建设,拓展实践基地群,为学生量身打造具有企业工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横贯大一到大四的“五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梦在怡迅”等活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5)在工程实践应用方面,根据区域经济服务与发展需要,紧扣电气工程认证要求与特点,着力培养具有一定工程知识,能够自主研究与分析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能够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的人才。打造一支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创意创新创业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创新精神及创业实践能力的学生队伍。

科研成果

该系教师科研成果丰硕,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15项,科研经费五百多万元,近五年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二十多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项。

实验室建设

该系拥有两个省级实验中心:电气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电气工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室三大类。其中,基础实验室包括电路实验室、模拟电子实验室、数字电子实验室、微机应用实验室、计算机房、弱电实训室以及强电实训室等基础实验室,可以满足专业基础课程的需要;专业实验室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电力电子及电机传动实验室、机器人基础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践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可满足本专业教学需求;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室包括:旅游机器人实践室、武术擂台实践室、搬运机器人实践室、水中机器人实践室、学生创新实践室、机械加工室;为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累计超过两千平方米。同时,还共享母体学校的各个专业方向实验室,包括自动化实验室、电力实验室、PLC柔性系统实验室、建筑电气实验室等。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两项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分别为:控制与PLC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发电厂认识实训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以及多项专业基础仿真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多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求。实验室整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设备先进、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充分保障学生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

此外,该系与福建中海创集团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优异的实训条件。

对外交流

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通过3+1、2+2、本硕连读等方式共同培养人才,以及与台湾地区相关大学的本科生相互游学活动。

所获荣誉

1)2014年获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奖1项;2018年获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奖;2020年获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近三年我系学生共国家级专业竞赛奖项39项,省级专业竞赛奖项22项,院级文体类奖项45项,院级及以上团体荣誉15项、个人荣誉202项。

3)2018年10月,系教师(郑崇苏、林宝全、潘运丹)自制的教学仪器设备——“PLC控制系统实验台及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系网址:http://dqgc.fdzcxy.com

招生专业: 点击此处可展开/折叠切换显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查看详细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等诸多领域,涉及各种电气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研发,涵盖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变换和利用及其检测控制的整个过程。培养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设计、研究和运行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力、能源等行业所属的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电与继电保护、电机电器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专院校工作。

自动化:(查看详细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强弱电并重、软硬件兼施、控制与管理结合的特点。培养从事自动化工程领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和科研各部门中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点击此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