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高录和内部指标都是骗人 高校招生从不设中介机构

2009/07/03 招生办公室 4970
 

高考成绩出来后,家长们也开始为孩子“物色”学校。近年来,一些“招生骗子”利用部分学生及家长上学心切的心理,打出“内部招生”“计划外招生”的幌子,或“交钱指路”“低分花钱就能上重点、念热门专业”等招牌行骗,甚至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骗取钱财。现在正值高考招生录取期间,考生和家长需高度警惕招生诈骗活动。

  骗术一:虚设中介机构代办、代招

  高校不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参与招生录取。凡以高校招生代理人、人才交流中心或定向培养单位等名义进行的所谓代办、代招行为,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有些不法分子自称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滔滔不绝地吹嘘,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骗术二:混淆文凭和教育形式

  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家长花钱后,的确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家长们一定要认清,招生广告上所指的究竟是一般培训性质的教育,还是国家认可的学历教育。

  骗术三:“低分高录”、“内部指标”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所有招生计划均在省招办编制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向社会公布,未经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不能组织招生。高校招生计划的调整,包括录取期间增加的招生计划,均由高校与省招办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按程序办理有关手续。高校增加招生计划,按照考生志愿和分数顺序投档,不得降低标准指名录取学生,不得向考生乱收费。国家严禁任何形式的体制外招生,所谓的“小计划”、“内部指标”和花钱买指标或不经省招办公布可以降分录取的许诺,都是欺骗行为。教育部规定,常规录取结束后,高校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补录或换录。凡在全省常规录取结束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更要认真鉴别,慎重对待。

  诈骗新手段需注意

  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或声称可以通过关系办理在外国学习档案、长期居留证、出入境证明资料,将考生身份转为华侨生,然后利用国家对华侨生特殊的招收政策进入名校。这些都是去年出现的诈骗新手段,考生和家长需特别警惕。